发布时间:2024-05-04 05:16:21 | 作者: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公司的基本的产品包括主轴、转台、直线电机、数控系统、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传感器、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压缩机、曝气鼓风机、直驱类高速风机等高端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其下游应用领域为数控机床、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标准,公司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代码为:C34);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公司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类别。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自2006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政策,并将高档数控机床列为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和扶持的重点对象。《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并对中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做出的规划,中国数控机床将重点针对航空航天装备、汽车、电子信息设备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印发了《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导向目录——机械工业领域(2022版)》,将“高端工业母机之数控机床”列为目录内容第一大项,同时将“高端工业母机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也纳入目录。2022 年 9 月,工信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布会上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专项接续,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至2027年,我国工业领域的设备投资规模相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分别达到90%和75%以上。方案特别强调,将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聚焦工业母机行业,积极推动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设备更新换代。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了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也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装备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1 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 3,589.00 亿元,同比增长 10.4%。 预计2024 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 4,420.30 亿元。
功能部件是数控机床的单元技术载体,决定了数控机床整机性能水平的高低,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引导制造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下游企业对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机床行业的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在政策鼓励、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因素影响下,未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预期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对制造加工的高端化需求增加,高速度、高精度、高价值的高档数控机床需求占比将有所提高,这将间接带动数控机床相关高端装备核心功能部件主轴、转台、直线电机、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器等产品需求增加。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运动控制是实现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基础技术之一,随着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人口红利逐步消失,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突破,全球工业自动化进程呈现加速趋势。我国对智能制造装备以及以机器人产品为核心的自动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仍低于欧韩日等发达国家,根据 IFR统计,2022年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92台/万人,而同期的韩国、日本、德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分别为1,012台/万人、397台/万人、415台/万人,我国机器人密度低于欧韩日等发达国家,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亿元,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例为45%。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金属制品、塑料及化工产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 IFR、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历经2019-2020连续两年低迷, 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至 1,225亿元,同比增长26%。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扩张,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609亿元, 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例为45%。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预计 2021- 2024年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分别为9.5%和15.3%。
当前,国家对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高度重视,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门都在力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财税金融、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着手推进自主品牌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产业发展。2021年底,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并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2023年 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等目标。
近年来,随着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我国机器人整机功能和性能显著增强。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金属制品、塑料及化工产品等行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持续增加,作为工业机器人的相关高端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传感器等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秉承“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服务全球先进制造”的发展战略,紧抓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契机,立足主轴行业,借助公司在研发、制造、客户、品牌等方面的积累,稳步向数控机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的核心功能部件领域横向扩张,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中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核心功能部件等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与维修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拥有2家全资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以及13家全资孙公司,并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高速风机事业部、精密事业部、直驱事业部等多个事业部,生产基地分布国内外。公司产品涵盖数控机床领域的主轴、转台、直线电机、数控系统、直线电机等;机器人领域的谐波减速器、DD电机、低压伺服驱动、刹车机构、编码器、末端执行、力矩传感器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氢燃料电池空压机和曝气鼓风机等。
公司的主轴产品主要包括PCB钻孔机和成型机电主轴、数控雕铣机主轴、高速加工中心主轴、钻攻中心主轴、磨床主轴、车床主轴、木工主轴、牙雕机电主轴、划片机电主轴等几大系列产品,主要配套各类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PCB加工,牙齿雕刻,玻璃磨削,木工雕刻,金属零件加工,精密和超精密模具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航空航天零件加工,半导体超精密加工等领域,产品品种系列齐全,产品功能持续丰富,复合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公司在主轴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方面均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联合技术研究,拥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高精密电主轴工程实验室”“省电主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电主轴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广东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同时公司承担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超高速空气轴承电主轴关键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大功率精密电主轴关键技术研究及在高档数控机床上的应用等多项国家项目。
公司PCB钻孔机主轴中最高转速达40万转/分,50nm回转精度的超精密电主轴已实现批量生产;高档五轴加工中心电主轴功率覆盖10-75kw,扭矩最大可达500Nm,尺寸规格覆盖安装直径33—285mm。部分超精密主轴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C行业用主轴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加工中心主轴在功能和性能指标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电主轴产品于2021年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公司的转台产品分为力矩电机转台和谐波转台两大类,包括四轴(立式、卧式)、五轴(单臂、摇篮)等多个规格品种,可配套加工中心、钻攻中心等各类数控机床,功能丰富,性能高,成熟度高,可用于复杂零件的复合加工、超精加工和超精检测。
公司在转台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方面均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在电机技术、刹车技术、编码器技术和可靠性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独创的大扭矩力矩电机的扭矩比普通DD电机提升63%,具有响应速度快,联动加工性能优异的特点;自主技术的编码器,定位精度可达±3″,重复定位精度可达±1″;自主技术的刹车机构,刹车刚性是普通碟刹的 3倍,反应迅速,并具备掉电自锁功能。公司转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的力矩电机转台(四轴转台)于2017年被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通过自主创新的齿槽力抑制技术,解决了低速爬行和高精度定位等问题;通过引进新材料,采用专利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电机的推力密度;采用高导热封装材料和直接水冷等方法,解决了电机内部热传导和温升问题,提高了电机的过载能力;通过专利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方案,提升了产品防护等级,并较好的解决了制造成本过高问题,更容易市场推广应用。公司产品的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可替代进口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减速器方面,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公司已经拥有完整的、完全自主的谐波减速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可独立减速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目前公司已经先后攻克了齿形设计、凸轮廓设计、齿轮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并形成了14至50型号的减速器,速比涵盖30-160。公司的产品性能方面:精度高出行业标准20%以上,刚性高出行业标准10%以上。
公司主导承担了多个省级、市级科技项目,包括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科技专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智能机器人用谐波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2017年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工业机器人关节用谐波减速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公司的谐波减速器具有高精度、使用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传动平稳、承载力大、扭动刚性大、振动小、耐冲击等特点,产品的精度及寿命能够与世界一流品牌竞争,并荣获了“金手指奖2019年中国国际机器人年度评选”之“创新产品奖”和“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同时,公司还开发了专业的谐波减速器测试平台,并建立了谐波减速器测试标准及检测体系,能够对谐波减速器的各项重要参数进行严苛、专业、快速的检测,大大缩短了产品横向评价周期,从而助力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此外,公司还正在进行RV减速器的研发。
同时,公司还进一步开发了机器人关节模组、末端执行机构等相关产品,上述产品可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制品、食品饮料、3C、医药、物流等行业,应用领域广泛。
公司的谐波减速器、机器人关节模组、末端执行机构(气动手指和快换模块)等产品能够满足协作机器人、轻型机器人生产的模块化、标准化、小型化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凭借在机器人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先后攻克了智能机器人用“高性能谐波减速器”、“高精度编码器”、“一体化关节模组”、“六维力传感器”、“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核心功能部件技术,打破了智能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智能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的全国产化。公司与客户共同开发的按摩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美业专业连锁机构。
伺服电机在伺服系统中作为执行元件,其作用是将伺服控制器的脉冲信号转化为电机转动的角位移和角速度。伺服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上有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其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或感应线圈,转子在由励磁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转动。Mavilor是公司伺服电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主体,其伺服电机产品覆盖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
伺服驱动是信号转换和信号放大的中枢,将多个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综合并加以放大,根据综合信号的极性的不同,输出相应的信号控制伺服电机正转或者反转。伺服驱动器主要由前置磁放大器、触发管、晶闸管主回路和电源等部件组成。Infranor法国是公司伺服驱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主体,其推出的PAC、CD、EASY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具有电机驱动控制性能卓越、功能丰富、应用组合灵活及易用性好等特点。
Cybelec瑞士和Cybelec中国是运动控制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主体。运动控制器产品的核心是软件系统,公司的运动控制器拥有丰富、强大的底层专用运动控制算法并且拥有成熟的软件开发能力。此外,公司重视更方便用户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中的触屏技术的设计,使技术人员可快速和准确的实现相应的指标的设置,极大的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效率和操作准确度。
Cybelec运动控制器在折弯、剪板等金属成型机械领域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持续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领域的运动控制器(数控系统)产品。
高速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又称“燃料电池空压机”)是公司基于现有产品的相关技术自主研发的产品。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公司已经拥有完整的、完全自主的高速离心式空压机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可独立完成空压机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DK-GF110、DK-GF150、DK-GF180三个系列燃料电池空压机产品的开发工作,可满足60~150kW燃料电池系统的使用需求。另外,公司正在研发的DK-GF220和DK-GF300系列空压机也已进入实验室测试阶段,测试完成后可将公司空压机的应用范围延伸至160~240kW的燃料电池系统。同时,公司紧跟行业前沿,进行能量回收型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研究和开发,先后研发了DK-GF150-3.0T、DK-GF180-3.0T和DK-GF220A-T三款能量回收型燃料电池空压机产品(尚在实验中),该系列产品将大幅提高空压机效率,降低空压机的能耗。
公司能够自主生产各类型主轴所需的大部分零配件,除配套公司自主生产的主轴外,还能够应用于国际主流主轴品牌的维修。同时,凭借对主轴核心技术的全面掌握和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维修经验,除公司生产的主轴产品外,公司还可提供PCB行业、消费电子行业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上百种主轴的维修服务。随着公司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除各类型主轴外,公司还可提供直线电机、转台、伺服电机等产品的维修服务。
此外,公司还可向消费电子零配件制造商、PCB制造商等数控机床终端用户提供刀柄、夹头、自动化夹具系列(内拉卡盘、零点定位模块)等机械加工耗材。
公司技研部以及各事业部下属的研发部门和工艺课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相关工作,并根据公司目前主要产品的技术方向以及未来产品研发规划,设置了专业研发小组。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开发,布局新的产品领域并进行前瞻性研究,还致力于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以满足下业相关材料、结构和技术工艺不断变革以及生产效率、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巩固公司的产品领先优势。此外,Cybelec瑞士、Infranor法国和Mavilor分别设有独立的技术开发部门,分别专注于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的开发和升级,并基于客户确定的规格、参数、时间、预算和技术等要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正积极整合瑞士Infranor集团在运动控制领域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积累,不断推进公司整体研发水平和产品性能的提升。
除依靠自身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以外,公司还注重与院校、科研院所等外部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并与相关专业院校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公司研发人员对于基础理论和技术的掌握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研发人员的能力,增强了公司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境内业务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自主采购和指定采购。在进行自主采购时,采购部将按照公司的生产计划、采购制度和流程,从市场上直接进行采购,采购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指定采购主要是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而进行,公司在进行指定采购时严格按客户的具体要求,在充分进行价格评估的基础上,采购相关原材料及零部件。此外,Cybelec瑞士、Cybelec中国、Infranor法国和Mavilor均设立了各自的采购部门,均以本地化采购为主,并各自制定了合格供应商体系,经过与供应商在价格、质量等条款达成一致且供应商通过后续各项审核后,将其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对于境内业务的生产模式,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营销部根据客户订单及预估未来市场需求,制定并下达销售产品内部订单,物控计划课根据库存、在制数量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后制定并下达生产计划。生产运营部根据计划安排组织生产。其中,公司自主设计的专用非标零件,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部分工序委托外部单位加工,而对于滚珠轴承、密封件、传感器、紧固件、接头等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通用标准件,公司主要通过外购方式获得。
此外,Cybelec瑞士、Cybelec中国、Infranor法国和Mavilor以定制化产品为主,由于客户数量多、单个订单产品需求数量小的特点,公司主要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其中,Cybelec瑞士和Cybelec中国负责运动控制器产品的生产,Infranor法国负责伺服驱动产品的生产,Mavilor负责伺服电机产品的生产。对于运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产品,上述子公司采用自主生产和外协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低附加值半成品组件主要由外协生产完成,自主生产的工序主要包括半成品组装、软件烧录、测试、老化试验和检验等核心工序。对于伺服电机产品,为确保产品质量,Mavilor采取了不同的生产模式,产品生产所需的敏感部件全部由其自主生产,能够满足定制化、小批量伺服电机订单的需求。
公司产品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客户主要包括机床制造商、机床终端用户、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厂商和工业机器人终端用户等。
在国内市场,公司通过专业展会展示公司产品,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同时通过营销和技术人员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充分挖掘和满足客户需求。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和业内口碑的不断提升,机床制造商、机床终端用户、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厂商和工业机器人终端用户等也主动与公司联系业务合作。国外业务方面,Infranor集团在瑞士、西班牙、法国等各生产主体均设有销售部门,可进行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Infranor集团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还设立了销售与技术支持子公司,负责相关市场的客户开拓和销售,此外,Infranor集团在众多目标市场拥有多家经销商合作伙伴,由其在当地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
在国内售后服务市场上,除通常的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零配件配套和产品维修服务外,还形成了“建站模式”等颇具特色的销售模式。“建站服务”模式是指:公司在客户端建立能自主检测、维修、调试主轴的维修站,客户负责维修设备的购置,公司负责维修设备的调试、安装以及客户维修员工的培训、考核,并定期对客户进行技术支持,并根据需要在客户端设立常用零配件仓库,双方定期盘点结账,客户则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公司采购维修主轴所需的零配件。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8,957.87万元、9,635.37万元和10,753.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77%、9.99%和10.75%。公司拥有一支长期专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开发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具备较为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经验。
经过长期经营积累和技术创新,公司已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先进的研发体系,并已拥有“广东省电主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广东省电主轴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公司多项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和“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公司也曾荣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广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2022年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和“国家绿色工厂”等奖项;还牵头承担了国家多项重点研发计划,包括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超精密静压电主轴产业化实施方案”、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高速高精度电机性能综合测试仪”、“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同时,公司境外子公司Cybelec瑞士、Infranor法国和Mavilor等均设有独立的技术开发部门,分别专注于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的开发,公司正积极整合瑞士 Infranor集团在运动控制领域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积累,不断推进公司整体研发水平和产品性能的提升。公司注重“产、学、研”合作,与相关专业院校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开展项目合作,不断加强公司研发人员的能力,增强公司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效的提升了公司技术研发的理论水平和前沿技术的储备。
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公司对现有产品性能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开发需求,并自主布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满足下业相关材料、结构和技术工艺不断变革以及生产效率、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巩固并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境内子公司合计拥有专利483项,其中发明专利182项,实用新型专利289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报告期内公司及境内子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4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5项。
同时,公司收购的Infranor集团拥有主要专利共计55项。公司的创新能力、研发水平和专利储备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产品面向中高端市场,主要产品的综合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可与国际领先品牌直接竞争。在追求产品性能领先的同时,得益于国内制造业的人力成本优势、公司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公司产品性能优异、价格更具竞争力,且提供的保固寿命更长、售后服务更优、后续维护成本更低,具有较明显的性价比优势。目前公司产品涵盖PCB钻孔机/成型机/划片机电主轴、数控金属/玻璃雕铣机电主轴、数控车床主轴/电主轴、走芯车床电主轴、直结与皮带式机械主轴、加工中心电主轴、钻攻中心电主轴、高速内/外圆磨床主轴、木工雕铣机电主轴、高光及超精加工电主轴、超声波电主轴、液静压主轴、铣削动力头、末端执行机构、刀柄夹头、数控转台、直线电机、谐波减速器、按摩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器、传感器、氢燃料电池空压机和曝气鼓风机等数十个系列上百种产品。公司完善的产品序列和更广泛的下游应用领域可有效的地分散个别应用领域的市场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经验积累,公司在持续进行产品升级改型,在提升产品性能、保持产品领先优势的基础上,也紧跟市场趋势,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储备,不断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公司储备及正在研发的产品有RV减速器、摆头、高速风机产品、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编码器等。
在多年的主轴生产过程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高精密制造设备生产线优化设计、使用、调试和维护经验,掌握了一系列先进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和过程控制措施,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形成了规模化的精密制造能力。
同时,公司还不断探索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公司在精密制造和质量管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公司着眼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立足主轴,借助公司在研发、制造、客户、品牌等方面的积累,稳步向数字控制机床、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等行业横向扩张,丰富公司产品结构,保持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和多样性,支撑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公司以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和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国内主轴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公司现已拥有一大批知名的机床制造商客户资源,公司在研发实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售前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深受数字控制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认可。公司将继续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同时,在与上述客户的长期合作过程中,公司有机会跟随客户的发展和创新节奏而获得产业、技术进步信息和客户需求信息,并更好地认知公司与国外竞争对手在产品性能、服务水平、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从而使公司获得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此外,公司在国内外均建有代理销售体系,全面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公司收购的 Infranor集团在瑞士、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家均设有子公司,并且在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拥有合作伙伴,建立了遍布全球的营销渠道,并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将充分利用Infranor集团的营销资源,加快公司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开拓。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中高端数字控制机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核心功能部件等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与维修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0,028.00万元,同比增长 3.66%;实现利润总额-21,139.40万元,同比下降1,100.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96.90万元,同比下降944.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880.76万元,同比下降3,753.70%;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243,521.23万元,较上年末下降9.44%。主要原因为:1、2023年,由于全球终端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公司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在2022年末转固并投入使用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新增折旧等固定成本较高;2、受全球宏观经济疲弱的影响,市场需求较预期减少,市场竞争相对激烈,Infranor集团的部分客户采购策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客户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及成本控制,而 Infranor集团主要产品为定制中高端产品,成本较高,售价较高,虽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包括加大市场宣传等,但整体而言,Infranor集团盈利能力较预期弱,故商誉存在较大减值。以上因素综合导致公司2023年度的整体利润较上年大幅下滑。
面对当前的挑战,公司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成本控制和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等,以期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主轴业务;转台、直线电机、减速器等功能部件(含转台、直线电机、减速器等);运动控制产品(伺服驱动、伺服电机、运动控制器);维修及零配件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55%、12.47%、38.22%、10.14%和0.61%,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主轴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8,564.44万元,同比下降4.71%,其中PCB成型机主轴、PCB钻孔机主轴销售收入较上年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为PCB行业2023年度市场需求下降导致。
(2)报告期内,公司转台、直线电机、减速器等功能部件(含转台、直线电机、减速器等)实现销售收入12,475.39万元,同比增长 10.46%,主要原因是公司转台产品竞争力有所加强。其中公司减速器及按摩机器人核心功能零部件实现收入2,008.12万元。
(3)报告期内,Infranor集团生产的运动控制产品(伺服驱动、伺服电机、运动控制器)实现销售收入38,232.13万元,同比增长15.29%。
(4)报告期内,公司维修、零配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147.37万元,同比减少5.06%。
(5)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608.68万元,同比下降30.57%。
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结合市场需求,在巩固和发展主轴产品的同时,不断向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等产业延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境内子公司合计拥有专利483项,其中发明专利182项,实用新型专利289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同时,公司收购的Infranor集团拥有主要专利共计55项。 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达10,753.46万元 ,同比增长11.6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75%,有力的支持了公司的研发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进行产品的优化和升级,以不断满足下业的发展需求,提升公司的产品领先优势。
(1)在电主轴产品方面,公司持续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优化升级,同时积极开拓产品应用领域。
(2)在直线电机方面,公司目前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和9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有9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过程中(其中7项处于实质审查阶段)。经过终端客户长时间的加工论证,公司自主开发的DLMF-0904W永磁直线电机在各项性能参数以及稳定性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CDDIA 2022年度直驱领域最具竞争力创新产品”奖项。
(3)在伺服系统、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器方面,公司不断推进境内研发团队与瑞士 Infranor集团研发人员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加快开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应用于公司转台、电机等相关产品的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和数控系统产品。
2、在机器人领域:当前的谐波减速器、机器人关节模组、末端执行机构(气动手指和快换模块)等产品能够满足协助机器人、轻型机器人生产的模块化、标准化、小型化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公司生产的谐波减速器已经达到较高的精度及寿命标准,相关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凭借在机器人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通过与瑞士 Infranor集团研发人员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公司先后攻克了智能机器人用“高性能谐波减速器”、“高精度编码器”、“一体化关节模组”、“六维力传感器”、“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核心功能部件技术,打破了智能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智能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的全国产化。
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取得了9项燃料电池空压机领域的发明专利,另有3项发明专利申请已处于实质审查阶段。报告期内,公司开发了多款两级压缩空压机和带涡轮能量回收功能的燃料电池空压机,已通过公司内部测试和多家用户的台架测试,并由客户进行小批量试验应用。同时,公司搭建了多套燃料电池空压机综合性能测试平台,能够实现自动化测试。目前公司的燃料电池空压机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
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主轴制造商,致力于为中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提供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主轴系列产品,同时,公司立足主轴,以“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服务全球先进制造”为发展战略目标,稳步向转台、直线电机、数控系统、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传感器、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压缩机、曝气鼓风机、直驱类高速风机等数字控制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核心功能部件行业横向扩张,致力于成为全球顶级的高端装备核心功能部件设计制造商。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深耕数字控制机床、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等行业领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服务升级,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顶级装备核心功能部件设计、制造公司,致力于助力全球先进装备制造、提升人类良好体验而奋斗不止。
2024年,营销将继续加强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的营销力度,在国内市场方面,重点加强对华东和西南地区的市场拓展,加大对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以及潜在客户的开拓力度,并不断开拓大中型终端客户群,树立主轴、转台和机器人减速器等细分领域标杆客户,稳步提升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国际市场方面,逐步完善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重点开拓印度、欧洲、东南亚、美国和以色列客户,同步在印度、韩国、越南、以色列及美国等国家建立销售渠道,发展代理及授权服务中心;此外,Infranor集团在瑞士、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家均设有子公司,并且在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拥有合作伙伴,公司将借助其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加快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开拓。同时,公司将加强直线电机、驱动器、机器人减速器及关节模组的市场推广,以及公司产品在划片机、牙雕机、首饰机领域的开拓,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继续引进与培养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机制,加大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充分利用 Infranor集团在运动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研发经验,推动公司自身研发水平和产品性能的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大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掌握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动向。加强对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开发和测试、直线电机开发与应用测试、智能物流直驱解决方案的开发,划片机、牙雕机主轴的技术完善与实现批量量产、燃料电机压缩机和内圆磨床电主轴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加紧创新项目的推进,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全面提升仿真能力及实施模块化规范,持续进行成本优化等工作。持续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寻求技术合作伙伴,创新技术合作模式,促进公司技术领域的拓展,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收购瑞士 Infranor集团后,将核心功能部件产品线拓展至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等运动控制领域核心产品,公司将通过现有产品与 Infranor集团运动控制产品的系统性研发和有效组合,提升公司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公司向装备制造商提供核心功能部件产品系统化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公司将继续整合境内外业务中的技术、渠道、客户、品牌等,逐步实现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在国内的产业化以及实现公司现有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的增长,充分发挥境内外业务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充分利用行业主导地位,以增强中长期竞争优势为目的,积极寻求在主轴及相关零配件和数字控制机床其他核心功能部件、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产业链的稳步扩张,并积极寻求新外延扩张突破,合理整合资源,围绕公司主业对外开展投资并购,完善公司市场战略布局,与已有业务协同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公司将按照证监会、深交所等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公司和子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及子公司运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流程与体系,优化日常办公及管理流程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信息披露水平,确保信息披露及时、公正、准确,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公司主要从事主轴、转台、减速器、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配套维修服务。装备制造业属于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国民经济运行周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当下业景气度较高时,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投资热情高涨,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应较为旺盛,而当下业市场低迷时,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投资力度减弱,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应下降。从长期来看,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推动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良好。未来,如果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各行业的设备投资力度持续下降,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的下业需求持续低迷、应用领域不能持续扩大,将对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带来较大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应对下业需求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加快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布局,不断向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其他核心功能部件行业横向扩张,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2023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32.44%,主轴产品的毛利率为32.80%,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3.74个百分点、3.10个百分点。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面临下调的风险。在成本方面,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以及因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而带来的人工成本上涨风险,此外,如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也将因分摊固定成本增加而提高。上述因素都将使公司的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为此,公司将通过持续重视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改进技术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应对毛利率下降风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为47,679.40万元,占公司资产总额的比重为19.58%,账面价值较大。公司的存货金额较大与公司的产品特性、经营模式、业务特点和市场需求情况相关,且公司已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对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但未来公司仍可能面临因市场发生不利变化、客户临时取消订单或推迟提货计划、过于乐观估计市场需求导致投产过大、产品无法满足下游市场需求等情况导致的存货积压及跌价风险。同时,大额存货余额也降低了公司的效率,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司的存货结构,同时,加强客户销售订单和预计需求的评审,使投产情况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降低因订单变更造成的库存增加,提高存货周转率。
中对前五大欠款客户的应收账款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的比重达24.23%,对第一大欠款客户深圳市远洋翔瑞机械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7,592.01万元,占公司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比重为13.16%,因其已被申请破产,公司已对深圳市远洋翔瑞机械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97.61%;对第二大欠款客户深圳智准多轴技术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683.08万元,占公司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比重为2.92%。
其中,对于深圳市远洋翔瑞机械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公司已向深圳市远洋翔瑞机械有限公司、惠州沃尔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龚伦勇提起诉讼。2021年4月21日收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判决深圳市远洋翔瑞机械有限公司向公司支付货款 7,602.01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惠州沃尔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龚伦勇在3,000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截至目前《民事判决书》已生效,但因深圳市远洋翔瑞机械有限公司以及惠州沃尔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破产程序尚在进行中,相关债权的清偿情况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除应收账款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应收商业承兑汇票账面价值为1,434.40万元,金额较大,该等商业承兑汇票仅以企业信用为基础。
如果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客户所处行业或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将给公司带来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无法及时收回或无法全部收回的风险,这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因此,针对规模较大的应收账款,公司将实时跟踪,定期进行分析,确保每笔应收款项有跟踪、有反馈,从而降低应收款项回收风险。
截至2023年 12月 31日,公司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为 54.74%,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共计31,096.69万元、流动负债为 76,163.40万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目前,公司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正常,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也相对较大,对于已经到期的金融机构借款均能按期偿还或展期。未来,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出现不利变化,或者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对此,公司将加强货款催收,确保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按期回收;继续加强业务开拓和成本控制,着力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公司自身的现金流量水平,积极防范偿债风险,确保到期债务按期归还。同时,公司将综合运用票据结算、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手段,并采取长、短期融资方式适当结合,优化融资结构的方法,保持融资持续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平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的账面价值为7,309.76万元,其中2017年10月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显隆电机形成商誉2,528.99万元,2020年1月非同一控制下合并瑞士Infranor集团形成商誉 4,780.77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述商誉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需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显隆电机、瑞士 Infranor集团的经营情况不如预期,则相关商誉将存在减值风险,这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对Infranor集团商誉累计计提的核心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2,105.07万瑞士法郎,非核心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21.78万瑞士法郎。对此,公司将继续加强下属公司的后续整合和管理工作,深化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统筹、业务拓展等方面的融合,发挥整合协同效应,激发增长新动能。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集团化应用和数据对接,建设集团化风险控制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瑞士Infranor集团是欧洲知名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完成瑞士Infranor集团的并购后获得了其在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品牌、渠道和团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拓宽了公司的下游市场领域。由于瑞士 Infranor集团主要经营主于境外,其适用的监管法规、会计税收制度等外部经营环境,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模式、经营特点和企业文化,与公司境内主体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公司的规划,瑞士Infranor集团将保持其经营实体存续并在其原管理团队管理下运营,公司也将积极地推进在财务管理、研发和技术、客户资源、业务拓展、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融合,相关业务整合计划对公司的运营及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公司缺乏成熟的境外经营和相关整合经验。如果公司无法建立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管理团队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瑞士Infranor集团相关业务、人员等各方面的整合无法顺利实施或者整合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将对公司的整体经营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瑞士 Infranor集团在海外的经营主体涉及瑞士、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会计税收制度、商业惯例、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经营管理环境方面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当前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再加上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及贸易壁垒日趋严重,如果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及其他政策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拓展及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主轴是数字控制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控制机床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轴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主轴生产厂商不断增加,但推出的主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厂商以低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这都使主轴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目前,主轴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将对公司的利润水平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公司相关产品转台、减速器、伺服电机的技术含量和进入门槛均相对较高,中高端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公司面临国际大型厂商以及国内领先厂商的市场竞争,如果这些厂商采取较为激进的竞争策略或行业内的企业不断增加,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为提高公司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的能力,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应用领域比重,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上加大投入,改进技术工艺,并向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目前,公司存在部分诉讼事项,具体请见“第六节重要事项”之“十一、重大诉讼、仲裁事项”,上述诉讼不涉及公司目前的核心专利、商标、技术或者基本的产品,部分未决诉讼、仲裁尚未取得生效判决、裁决,最终判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取得判决结果后的执行情况也受被告的财务状况、配合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和公司及相关人员被有关机关立案调查,具体请见“第六节重要事项”之“十二、处罚及整改情况”,在调查期间,前述人员将积极配合有关机关的调查工作,并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82万亿!A股科创力度再上新台阶!27家公司狂投超百亿搞研发,这家龙头车企研发支出超过一年净利
收益率惊人 创新药龙头涨超106倍 科技50强名单出炉!稀缺 连续3年ROE超10%个股仅20只
国家发改委: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
已有2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575.97万股,占流通A股7.2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00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