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30 19:43:30 | 作者: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门类下的仪器仪表制造业(分类代码:C40)。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该行业归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司业务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包括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统、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机器人专用控制器、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以机器人为中心的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一体的机器自动化单元解决方案、六轴通用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SCARA机器人以及行业专用定制机器人、光伏机器人工作站,锂电池模组装配生产线、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系统解决方案等。工业自动化产品在锂电、重工、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及半导体制造、金属加工、机械设备、电梯、医疗用品、陶瓷卫浴、餐饮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工业自动化商品市场需求与下业的产能扩张、设备升级换代、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化水平提升等因素密切相关。设备需求量越大、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越高,其使用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就越多。公司业务所处的行业均无明显的周期性及季节性特征。2021年,中国通用工业自动化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达17%,是2017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2019-2021两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1%,高于中国GDP的两年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2021年,几乎所有的自动化产品线均保持了快速地增长,增速大于15%,其中,高端装备、产业升级、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产品线增长更明显,增速大于30%,比如运动控制、传感器、工业云、CNC等细致划分领域。在主要的通用自动化产品营销售卖中,通用伺服突破人民币200亿,低压变频器突破人民币300亿,PLC、CNC和传感器各自突破人民币150亿。作为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劳动人口减少将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工业机器人行业长期向好的发展的新趋势没改变。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机器人行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多重数据表明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实现迅速增加。从需求端来看,根据MIR统计,2021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25.6万台,同比增长49.5%。从供给端来看,2021年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36.6万套,同比增长44.9%;2022年1-2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7.64万套,同比增长29.6%。2021年全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工业机器人产品形态更为丰富、厂商在结构设计、速度、负载、软件等多方面加大投入,以满足更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国产品牌份额破新高,国产机器人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根据MIR(睿工业)《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度报告》,公司成为国内整体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连续三年进入全球工业机器人品牌中国市场出货量排名TOP10,在国内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排名中,埃斯顿再次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公司在2021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排名中位列全球机器人品牌整体排名第7位,其中六关节机器人出货量仅次于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排名第5位。公司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中国唯一企业会员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整体组成员单位、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专委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别判定中心机器人行业鉴定点。企业具有“国家机械工业交流伺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交流伺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锻压机械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电液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及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2021年度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锻压机械控制和功能部件标准化工作组、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公司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锻压机械分会理事单位、数控系统分会会员单位、中国锻压协会理事单位、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参与制定了机器人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公司被选举为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分会理事单位。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科技部863项目、工信部研发项目、发改委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江苏省经信委示范应用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利用强大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中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贡献力量。公司为首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通过“中国机器人”认证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为工信部力推的“中国机器人TOP10”标杆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中国机器人网第十一届恰佩克工业机器人卓越品牌奖;高工网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年度企业奖(金球奖);传动网2021年度中国运动控制最具影响力品牌奖。近年来,国家逐渐完备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产业政策,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或指引,快速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转型,鼓励支持工业公司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021年12月,国家十五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21〕206号),提到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世界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总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精确指出: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建筑、医疗等特种机器人、高端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高档五轴数字控制机床、节能异步牵引电动机、高端医疗装备和制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生产,实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建造试点示范。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再获利好,能源结构改革将加速设备需求。锂电企业产能加速投放,行业增长趋势明确;多政策助力分布式光伏迎来发展高峰,应用效率更加高、促进规模化生产及应用,带来设备的需求放量,从而带动工业自动化产品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升。工业自动化及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肩负着补短板、锻强板的历史使命,通过提高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到增强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公司业务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大趋势,构建了从技术、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2025双一”战略为奋斗目标:国产第一品牌,国际第一阵营,坚持“All Made By Estun”的全产业链的发展的策略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继续推进国际化发展及海内外协同研发制造。公司两大核心业务模块竞争优势持续增强,主营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1年,埃斯顿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万台,根据MIR(睿工业)统计,公司连续三年进入全球工业机器人品牌中国市场出货量排名TOP10,在国内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排名中,埃斯顿再次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公司在2021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排名中位列全球机器人品牌整体排名第7位,其中六关节机器人出货量仅次于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排名第5位。虽然有疫情、国际物流、大宗商品涨价、芯片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仍实现迅速增加,出售的收益30.20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0.33%,自动化核心部件同比增长20.14%;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同比增长20.42%,其中,国内市场增长强劲,销售同比增长37.74%,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及工作站业务增长104.70%;Cloos整合效应明显,焊接工业机器人业务在中国市场实现153%的快速地增长。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模块继续坚持“通用+细分”战略,通用机器人抢占市场占有率成效显著,同时充分的利用自主核心部件、成本、质量和定制的竞争优势拓展机器人细分市场,巩固在新能源、金属加工等行业的领军地位。公司基于TRIO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和机器人+运动控制一体化的机器自动化单元解决方案业务迅速增加,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慢慢的变成了核心部件业务的重要部分。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多款运动控制及机器人新产品,包括全系列ED3L驱动器、EM3G系列中惯量电机、8kg的焊接机器人、45kg折弯机器人、30/50kg压铸机器人、600kg六轴机器人、新新一代50kg Scara机器人,折弯专用离线编程软件、埃斯顿Editor通用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等。基于二代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包及定制化界面的设计,持续优化折弯、弧焊、冲压、码垛、木工等细致划分领域应用软件包,大幅度提升软件的易用性,缩短机器人现场调试时间。随着核心部件平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机器人产品已全面应用了基于新平台技术的伺服电机,驱动器及机器人控制器,推动了“All Made By Estun”的全产业链战略。主体业务及产品有:金属成形机床自动化完整解决方案、全电动伺服压力机和伺服转塔冲自动化完整解决方案、电液混合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含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统)、直流伺服驱动器、机器人专用控制器、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以机器人为中心的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一体的机器自动化单元解决方案。产品主要使用在在金属成形数字控制机床、机器人、纺织机械、3C电子、锂电池设备、光伏设备、包装机械、印刷机械、木工机械、医药机械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智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领域。公司充分的发挥TRIO全球运动控制专家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协同埃斯顿交流伺服系统形成通用运动控制解决方案、行业专用及客户定制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公司市场定位已完成从核心部件生产商向高端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化,具备为客户提供复杂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及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能力。公司坚持细分行业工艺深耕,实现高端智能包装设备、光伏自动化装备、锂电设备及自动化产线、精密电子装配设备等细分解决方案突破。公司充分的利用自身具备的自动化核心部件和机器人的综合优势,推出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智能控制单元,形成以TRIO运动控制和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方案,实现机器人、视觉、运动控制等自动化核心部件组合的集成化控制,大幅简化自动化机器复杂机械机构,专用的用户界面和仿真软件方便用户调试和维护。另外,结合埃斯顿工业网络技术,配套MES信息化系统,为3C电子、锂电池及包装行业生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提供更高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现在存在56种型号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六轴通用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SCARA机器人以及行业专用定制机器人,工作负载从3kg到600kg。报告期内,高端应用的六轴通用机器人销量占比超过80%。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单元产品有20多种类别,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焊接、钣金折弯、光伏排版、压铸、木工打孔、装配、分拣、打磨、去毛刺、涂胶等,其中钣金折弯、光伏排版、陶瓷等处于行业领头羊,结合Cloos在焊接领域的技术积累,埃斯顿焊接机器人在诸多应用行业取得快速地增长。工业机器人业务坚持“通用+细分”的发展的策略,充分调动了埃斯顿核心技术、成本和定制化的竞争优势。2021年,公司在机器人产品性能、功能、稳定性及易用性逐步提升,得到新能源、3C、餐饮、木工家具、建筑、陶瓷、PCB等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并批量应用,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报告期内通过对新能源特别对锂电和光伏工艺的深度理解,开发了锂电和光伏行业专用机器人、运动控制及智能控制单元等系列化产品,满足了新能源行业高速,高精、高稳定性、超高的性价比等要求,抓住国产替代进口的机会,实现了公司全线产品进入新能源行业头部客户合格供方名录的战略目标。同时公司将机器人生产制造工艺,质量管控流程体系列为重点攻关工作,对产品可靠性、一致性的全面提升带来了质的变化。埃斯顿工业机器人业务坚持系统级正向开发模式,从控制器、伺服系统、电控系统到机器人本体和软件算法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按照IPD集成产品研制模式,在研发需求管理、研发资源管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先后参加了SIMM深圳机械展、CIMT中国国际机床展、上海埃森展,获得中国进口博览会工业机器人年度卓越品牌奖。Cloos的整合完成,焊接机器人成为公司机器人业务中最强的细分业务,一方面保持Cloos在中厚板、钢材焊接领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另一方面全面开拓薄板、铝材焊接市场,利用德国研发团队结合国内实际应用,不断发挥Cloos世界领先的焊接机器人和自动化焊接技术,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自动化焊接解决方案,从单车部件的入门级焊接单元到高铁转向架的多功能自动化焊接生产线,Cloos完成了多套符合国内工业快速地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埃斯顿在产品成本和市场渠道上也为Cloos打通多条优势通道,助力Cloos中国业务在高端焊接市场的保持领头羊。面对市场的不断的更新和变化,Cloos着眼更为丰富的产品类型,在新产品QE大获成功的背景下,德国与中国研发团队合作,针对中国部分中薄板焊接市场进行实际应用研发,推出QWAS系列新产品,一经推出便收获市场的积极反馈,订单迅速增加。在QWAS产品上注入数字孪生的信息化技术,并配备先进的机械与曲线联合控制焊接过渡的焊机技术,加上Cloos传统的强兼容性,使得QWAS产品竞争优势显著。Cloos多条产品线,方向明确,正在更广泛地应用在焊接的各个行业及其细致划分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充分的发挥具备Trio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器视觉等全线产品和技术的优势,为新能源行业头部客户提供基于公司机器人和运动控制管理系统的高速高精度模组及pack生产线,已交付的锂电池模组装配生产线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这种高度集成的,核心技术高度自主的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彰显了产线成本大幅度降低,产线效率大幅度提高,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的优势,为公司机器人产品全方面进入新能源行业起到了能力证明和性能标杆的作用。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自动化和机器换人必定是市场变化的趋势,疫情的影响已加速中国市场的这一进程。根据最新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1.9亿,约占总人口的13.5%,与2010年相比上升4.6%,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出生率的持续走低,劳动力缺口加大,持续走高的劳动成本,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在这一背景下给自动化及机器人产业带来了补充劳动力和满足生活服务两大强劲需求。同时,疫情加速“机器换人”需求持续释放,向多元化应用领域渗透,将推动机器人行业迅速增加。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机器人行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多重数据表明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实现迅速增加。从需求端来看,根据MIR统计,2021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25.6万台,同比增长49.5%。从供给端来看,2021年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36.6万套,同比增长44.9%;2022年1-2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7.64万套,同比增长29.6%。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的成熟应用,核心部件国产化等关键技术突破为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不仅从宏观、战略角度构建机器人产业顶层设计,还从研发技术和落地应用角度给予方向引导,为逐步优化机器人产业体系和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由外资占据,日本发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德国库卡“四大家族”的市占率超过50%。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竞争力有明显提升,工业机器人存量稳定增长,国内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居世界首位,但装机密度仍然有较大能提高的空间。随着ABB、安川等外资巨头竞相加码中国市场,传统机器人厂商、科技巨头、制造业巨头、新创公司等纷纷入局,核心部件、智能装置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国产机器人替代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或将步入“短兵相接”时代。疫情显著加速国产替代,受益于下游制造业快速复苏以及各生产企业的自动化升级需求,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强劲增长。2021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国内的出货量市占率达32.8%,同比增长4.2%。根本原因包括,一方面,外资企业在生产、交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均受到疫情影响,综合竞争力降低,面对疫情带来的机遇,国产机器人厂商凭借强大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迅速抢占外资原有市场,国产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速,核心工控产品份额预计持续加速提升;另一方面,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发展势头良好,根据MIR统计,2021年以埃斯顿为代表的的机器人厂商出货量实现了超万台目标,在国内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排名中,埃斯顿再次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国产机器人在普通工业应用进一步拓展,从下游领域来看,已在装配、搬运、码垛、焊接、点焊、涂胶、喷涂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2021年以来国产品牌在诸如新能源汽车、3C、锂电、光伏等工业行业也保持旺盛需求。自创立以来,埃斯顿始终专注于高端智能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中国运动控制领域极具影响力企业及具有高度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覆盖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到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保证了埃斯顿后续持续的业绩增长动力。掌握运动控制、自动化和机器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促进埃斯顿业务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长期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保证了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的持续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公司采取“通用+细分”战略,下业覆盖广泛,目前重点下业包括锂电、光伏等新兴行业及焊接应用等机器换人重点应用领域。国际资源整合和国际国内双市场的循环,特别是Cloos收购完成,逐渐增强了公司业绩增长的基础。分布全球多地的开发团队24小时接力不间断工作为公司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的平衡,也可以规避全球经济周期对市场的影响。凭借二十多年专注于高端智能装备自动控制关键共性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探讨研究积累,构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级研发体系,公司已建立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的品牌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大运动控制有关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以“2025双一”战略为奋斗目标:国产第一品牌,国际第一阵营,坚持“All Made By Estun”的全产业链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继续推进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充分的发挥公司海内外研发、市场、人才的协同效应,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使得公司具备为客户提供智能装备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的独特竞争力。公司的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均为智能装备的核心控制部件,这种机、电、液的有机结合构成的系统解决方案是智能装备中极具技术上的含金量的部分,目前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慢慢的变成了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一,进一步提升核心部件自主化率,以最优的成本构架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二,质量上可以从源头控制,信息化系统贯穿从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到服务全过程,品质得到保证;第三,快速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实现细分客户快速定制。公司业务覆盖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和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公司采用系统级正向开发的产品研究开发模式,充分整合国际研发资源,以市场与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基础,率先实现了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设计的全方位布局,依托本体及关节模块化、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以及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充分的发挥各个核心部件的性能,深度挖掘机器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对整体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的需求。公司持续多年保持占出售的收益10%左右的研发投入,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奠定了公司保持技术创新一马当先的优势的坚实基础。公司着力于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级研发体系。公司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目前拥有三大开发团队: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团队、智能控制核心控制部件研发团队以及欧洲研发中心。公司还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欧洲其他几个国家的智能核心控制部件及解决方案、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专家支持团队,公司也与多个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研发合作,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是公司可以有效的进行自主研发、不断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中坚力量。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度公司共新增软件著作权35件,新增授权专利59件。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软件著作232件;授权专利512件,其中发明专利181件。已经申请尚未收到授权的专利有134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2,891人,其中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796名,占员工总数的27.53%。报告期内完成研发投入2.82亿元,占收入比例为9.33%。企业具有“国家机械工业交流伺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交流伺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锻压机械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电液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及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2021年度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锻压机械控制和功能部件工作组、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公司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锻压机械分会理事单位、数控系统分会会员单位、中国锻压协会理事单位、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参与制定了机器人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公司被选举为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分会理事单位。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科技部863项目、工信部研发项目、发改委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省经信委示范应用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利用强大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中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贡献力量。公司为首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通过“中国机器人”认证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为工信部力推的“中国机器人TOP10”标杆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中国机器人网第十一届恰佩克工业机器人卓越品牌奖;高工网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年度企业奖(金球奖);传动网2021年度中国运动控制最具影响力品牌奖。公司已建成的机器人智能工厂项目,是公司大力投入打造的国内首家由自主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智能工厂,该智能工厂的落成实现了机器人本体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在机器人生产中的总体装配、搬运、检测等工艺环节用自主生产的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同时使用信息化手段保证机器人产品的品质追溯和过程监控,并持续进行工艺改善。通过该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提高自身生产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了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及一致性,机器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又是公司机器人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的验证平台。为打造高品质产品,除已投产的以自主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化装配流水线外,公司逐步扩大机器人机械零部件高度自动化、高精度的FMS柔性生产线,实现机器人关键机械零部件自主加工率达到90%以上。该柔性生产线由多台高速、高精度的德国加工中心组成,实现工件自动识别、程序自动加载和成品的自动检验测试。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埃斯顿机器人生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将为更大规模机器人生产和销售提供了保障。公司要以“All Made By Estun”为作为自身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的策略,通过实施该战略,一方面追求机器人产品的高品质,同时进一步构建和提高竞争对手进入机器人产业的壁垒。国际化研发技术+本地化优质制造+全球化市场营销,包括:第一,研发国际化,生产本地化,服务于低成本及技术领先的战略思路;第二,营销国际化,快速建立国际化营销渠道,把产品快速推向国际市场;第三,国内外资源整合的能力,1+1大于2的能力,统一研发规划、统一生产规划、统一采购规划,充分的发挥国内外各自优势。公司坚持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以全球视野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企业具有具备研发、技术、营销、投资的全球化视野的团队,重点打造“国际化研发技术+本地化优质制造+全球化市场营销”三位一体能力,建立研发国际化、生产本地化、服务低成本及技术领先的战略方针。TRIO、Cloos等全球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的加入,分布全球多地的开发团队24小时不间断接力工作为公司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地持续提升提供了保证,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智能装备核心部件领域和运动控制管理系统、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领先能力,增强了国际领先的品牌、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随公司业务的发展,要建立流程化组织,通过一直在优化公司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流程制度的实施落地力度,以领导力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继续扩展公司精益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在端到端的管理理念下,一直在优化ERP系统、完善CRM系统,通过对产品标准化与定制化的分析,建立了超级BOM管理模式,实现从销售选配到生产的全部过程跟踪再到产品交付与售后的全流程自动化,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也为快速响应客户提供了保障。启动了MES三期建设,通过对产品制造工艺路线的细化拆分、厂内物流的优化,为制造车间精益生产的逐步提升提供流程与数据支撑,保障了高效交付;为逐步优化资源配置,上线费控平台,通过分析费用的分布、流速与业务目标的关联,为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实时监测与预警,保证了资源最优配置。(七)发挥高度自主核心部件优势,使机器人具备数字化能力,业务形成商业闭环的核心竞争力充分的发挥机器人高度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优势,结合工业网络技术如OPC-UA、MQTT、边缘计算,开发出了智能边缘模块,使埃斯顿机器人具备了数字化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的深层次地融合,继续推动在机器人,特别是焊接机器人细分行业的应用,公司成立了稳定、可扩展的机器人焊接云平台,通过远程采集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运行和工艺数据,实现了设备使用效率、辅料及能源消耗效率、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为客户的设备投资决策、产品质量一致性及精益改善提供了数据决策支撑。同时该焊接平台通过双向通信实现设备远程故障诊断和软件升级,提高了客户设备使用效率和客户满意程度。后续结合Cloos技术将陆续增加新的功能,如质量一致性预测、数字孪生。目前该平台被国内电动车、工程车客户普遍的使用。未来,在通用机器人产品上逐步推广公司的数字化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属性,为客户提供远程工况监控,数据分析,故障诊断,优化制作的完整过程和质量控制,实现柔性生产等,通过产品数字化能力建设,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实现公司的服务增值收益。1、公司整体收入超30亿元,同比增长20.33%,其中机器人本体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4.70%(1)机器人本体和智能制造业务同比整体增长20.42%,占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66.97%,受益于新能源头部客户全面突破、行业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公司抓住了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机遇实现迅速增加;同时,生产制造企业对自动化需求大幅度增长,公司机器人技术和性能全面持续提升,继续坚持“通用+细分”战略进行定制化开发,公司订单持续增长;受上述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本体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4.70%;其中,借助于埃斯顿与Cloos在技术、产品、业务的快速整合,焊接工业机器人业务在中国市场实现153%的快速地增长;因欧元汇率和疫情等因素影响,机器人本体国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0.81%,另受公司战略考虑调整,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下降25.29%。(2)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稳步实现20.14%增长,公司业务结构一直在优化,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和智能控制单元在大客户应用中占比逐步增大。报告期内由于疫情导致的国际物流不畅、大宗商品涨价、芯片短缺等外部因素影响,销售额和毛利率均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波动,公司及时优化供应链、加强国产替代、提升公司境外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尽力保证客户交付。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2亿,基本持平,公司扣非净利润6,720万元,同比增长9.71%,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行精益化管理,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公司为构建Cloos中国研发体系、销售网络和生产能力,同比增加费用约2,000万元,为攻克新能源行业累计投入约4,000万元,虽然公司利润短期内受一定的影响,但有利于公司长期战略的实现,预计这两个重点领域的投入将会在2022年及以后年度给公司创造较高的订单增长。(1)针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费用管控等降本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工业机器人本体毛利率逐年提升,在覆盖2021年的各种不利影响外,同时也进行了部分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毛利率达到32.46%,较去年同期32.31%增加0.15%,彰显了公司产品的竞争能力,2022年公司将通过持续改善来提高机器人毛利率。(2)自动化核心部件毛利率为32.71%比去年同期37.80%减少5.09%,主要受疫情、英镑和欧元汇率,以及部分产品营销售卖结构因素的影响,海外高毛利产品营销售卖收入降低,部分电子元器件国外采购的物流不畅,均对产品毛利率产生较大影响,但国内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第二季度已有一定改善,截至目前,公司已通过提价、加大电子元器件国产替代等手段来消除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在2022年预计会逐步恢复原有水平。4、息税前折旧摊销EBITDA为2.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9%,公司坚持“All Made By Estun”的全产业链战略,并在公司推行精益化管理,公司运营能力逐步增强,公司将继续努力保持EBITDA长期稳定增长。5、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约3.12亿元持续为正。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优质客户数量不断增加,现金回款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公司审慎选择行业和客户,提高客户质量,严格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坏账风险,资金管控措施持续有效。6、持续大力投入研发,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公司持续多年大力投入研发,埃斯顿研发投入比例持续保持占出售的收益10%左右,奠定了公司保持技术创新领先优势的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9.33%,较2020年度的8.12%增加了1.21个百分点。公司进一步聚焦主业,深耕行业发展,以客户的需求及价值体现作为公司的研发的导向,具体包括:以客户需求为指引,进一步提升核心部件的竞争性;以建设应用技术中后台,大幅提升解决方案的能力;以新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新的增值服务;以开发面向行业应用的机器人产品,打造更高端、高效的先进制造设备或产线.以直接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增加的子公司(指通过新设、派生分立等非合并收购方式增加的子公司)(1)2021年9月,子公司扬州曙光公司全资设立曙光寰宇公司。该公司于2021年9月9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扬州曙光公司出资人民币5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截至2021年12月31日,曙光寰宇公司尚未实质经营。(2)2021年8月,本公司全资设立广东自动化公司。该公司于2021年8月23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本公司出资人民币5,0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公司实缴出资1,883.00万元,广东自动化公司的净资产为1,870.31万元,成立日至期末的净利润为-12.69万元。(3)2021年11月,子公司埃斯顿国际全资设立ESTUN ROBOTICS(MALAYSIA)SDN.BHD.。该公司于2021年11月16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埃斯顿国际为其全资股东,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截至2021年12月31日,ESTUN ROBOTICS(MALAYSIA)SDN.BHD.尚未实质经营。2.因其他原因减少子公司的情况(指因破产、歇业、到期解散等原因而注销减少的子公司)南京埃斯顿南信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无实质经营,2021年4月该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解散。该公司已于2021年4月15日清算完毕,并于2021年5月12日办妥注销手续。故自该公司注销时起,不再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2021对埃斯顿是重要的一年,我们坚持长期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在机器人业务规模上取得了标志性的进展,销售超过了10,000台,在焊接和新能源等多个重点行业和头部客户都取得了突破;我们的自动化业务也成功跨过了产品切换和市场策略变化的拐点,未来的发展可期。2021年让我们对于埃斯顿的道路和方向更加有信心,我们也坚信时间会是我们的朋友,随着我们的持续投入和努力,国产第一品牌,国际第一阵营的目标必然可以实现。2022年,虽然疫情依然肆虐,原材料供应不确定性依旧存在,我们相信危中必有机,机器换人依然是大势所趋,国产替代也依旧是主旋律。我们会继续坚持把实现销售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列为第一目标,继续保持对全产业链和研发长期的、大力度的资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降低成本,换取毛利率提升,为未来的进一步竞争打好基础。在持续投入的同时,我们也会更加关注管理的精益化,不断提升我们的投入产出比,公司在2022年提出了“Always·Doing·Better”的文化口号,就是要倡导不断提升效率,持续改进。此外,我们会利用我们国内国外研发的协同优势,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敢于布局,提早布局,2030年机器人的市场体量预测是1,190亿美元,整个自动化的市场体量是3,900亿美元。要争夺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需要我们具备技术的远见性和市场的敏感度,埃斯顿会通过持续的长远投入,大胆配置资源,为公司长远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埃斯顿是非常坚定的长期主义者,我们坚信只有立足长远,才能创造股东价值,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抱负。公司会继续以“2025双一”战略为奋斗目标:国产第一品牌,国际第一阵营,坚持“All Made By Estun”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业务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公司海内外协同效应,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扩大规模,为成为受尊重和认可的国际化品牌而奋斗。公司将秉承开放、创新、共成长理念,继续坚持以国际优秀企业为对标,始终专注聚焦主营业务,以追求长期发展目标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持续提升埃斯顿核心竞争力,继续以“2025双一”战略为奋斗目标:国产第一品牌,国际第一阵营,坚持“All Made By Estun”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业务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公司海内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两大核心业务模块,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生产运营和精益化管理方面持续提升。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研发资源整合重点在实现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公司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以差异化技术带来产品颠覆性创新,给客户体验带来突破性的提升。推动TRIO运动控制包含伺服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聚焦行业头部客户与锂电、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应用,打造行业应用标杆。继续优化TRIO机器人运动控制一体化智能单元,继续优化改进以机器人、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一体化的新型机器自动化方案,充分利用公司既拥有核心部件又拥有机器人的优势,推出组合叠加型产品,从简单垂直整合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转向提供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制造新方案,实现机器人、视觉、运动控制等自动化核心部件组合的集成化控制。推进Cloos和埃斯顿研发资源整合,吸收消化Cloos机器人在机械设计,控制算法,安全功能,离线编程仿真软件,传感器技术,及新型材料上的优势,并应用于埃斯顿现有机器人,同时合作开发下一代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平台。在2021年已经完成的焊接机器人全品类系列图谱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焊机、焊接机器人中国本地化生产;组建完成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焊接机器人研究和实验室;借助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面推进机器人高端激光焊接,激光复合焊接,激光熔覆3D打印的研发及市场开拓。在中厚板焊接市场,充分利用Cloos世界领先的焊接机器人和自动化焊接技术,为客户提供从机器人焊接单元到复杂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系统解决方案,借助埃斯顿的渠道优势,大力开拓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推动该优势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中薄板焊接市场,充分发挥公司机器人产品和成本优势,积极发展标准化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定制化适合中国市场的机器人焊接解决方案,实现Cloos机器人焊接应用行业市场全覆盖。基于低碳发展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新能源行业得到爆发性发展,为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整合和聚焦公司优势资源,为新能源行业提供自动化机器人完整解决方案,公司设立新能源行业应用中心,全面参与客户定制型产品开发,以TRIO控制器+埃斯顿伺服+埃斯顿六关节机器人+埃斯顿scara机器人的整体应用,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更好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通过将机器人技术与新能源生产技术相结合,在制造端可大幅提高新能源生产线的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制造技术融合,能够实现全流程的即时反馈、故障预判,顺应新能源客户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公司进一步加强战略大客户部作用,并成立相应的作战团队专职聚焦开拓国内对自动化控制和工业机器人具有巨大需求的潜力客户。通过这一跨事业部组织充分协调调动各事业部及国内外分子公司的优势资源合力攻坚,这些行业标杆客户,一方面,其自身自动化产品应用场景多,需求量大,蕴涵着巨大的业务合作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双方的强强合作,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效应,为后续我们产品顺利进入其他中小客户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国产替代商机,利用外资企业在生产、交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均受到疫情影响的时间,凭借强大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迅速抢占外资品牌原有大客户市场。充分发挥自动化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核心优势,结合工业互联网技术如OPC-UA、MQTT、边缘计算,开发出了智能边缘模块,使公司自动化,机器人产品具备数字化能力。在去年调研和预研的基础上,公司今年将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的深度融合,目前已经在机器人,特别是焊接机器人细分行业的应用,建立了稳定、可扩展的机器人焊接云平台,通过远程采集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运行和工艺数据,实现了设备使用效率、辅料及能源消耗效率、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为客户的设备投资决策、产品质量一致性以及精益改善提供了数据决策支撑。同时该焊接平台通过双向通信实现设备远程故障诊断和软件升级,提高了客户设备使用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后续结合Cloos的技术,该平台今年将陆续增加新的功能,如质量一致性预测、数字孪生。接下来在通用机器人产品上逐步推广公司的数字化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属性,为客户提供远程工况监控,数据分析,故障诊断,优化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实现柔性生产等,通过产品数字化能力建设,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公司已经完成高水准产品可靠性测试中心的初步设计,2022年将启动中心的建设。通过建立完备的产品功能、性能测试、应用工艺测试、恶劣环境模拟试验、电磁兼容性测试、产品可靠性验证试验测试、产品加速寿命测试等模拟仿真客户应用环境,为公司产品可靠性的全面提升,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支撑平台。随公司规模增长,员工队伍扩充和员工能力培养将是公司发展的瓶颈,不断发现优秀员工,持续培养员工能力成长,建立员工成长培养完整体系将是公司完成发展目标的重点工作。公司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结构和发展通道,对外引进高端人才,对内实施人才培养,建设人才梯队,同时,企业积极开展阿米巴等特色经营、MES体系建设、数字化工厂建设等,打造企业特色文化。通过关爱员工,激励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2022年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组织变革,强化组织能力,打造对客户需求变化敏捷和流程化的组织能力与体系,真正打通端-端的能力体系建设。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及智能化生产领域,因此其需求与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近年来,国家制定一系列的规划、行动计划或者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支持下成为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对自动化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为国内自动化产品制造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下业投资放缓,将可能影响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从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将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与国际知名厂商相比,公司在自动化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品牌和技术优势的建立方面还需经历必要的过程。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目标市场,国际知名厂商纷纷在我国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内相关企业凭借本土化优势和政策支持也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如果国际厂商加大本土化经营力度,以及国内厂商在技术、经营模式方面的全面跟进和模仿,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如不能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坚持产品、经营模式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公司坚持内生性发展与外延性发展并举战略,积极通过对外投资、并购、参与外部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进行外延性发展。在外延性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项目谈判、项目推进、以及文化差异,导致投资项目的进展及项目持续经营情况不及预期。公司将审慎选择投资合作对象,坚持公司和股东利益优先原则,积极寻求对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具有协同效应,有业绩支撑的优秀公司的进行收购兼并,力争投资项目持续为公司创造效益。随着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项目和新产品业务的不断增加,对公司治理层的整体把控能力和公司内控体系的健全、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梳理公司组织架构体系,持续健全和完善公司内控规范,增强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引进高质量专业和管理人才,构建高效团队,不断的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将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料、磁钢及机器人铝制金属结构件、减速机等,磁钢、减速机等部件所需的金属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芯片及部分零部件的缺货情况持续,对下游生产及机器人的正常生产及交付产生影响。受全球宏观经济变化影响,如若原材料继续上涨,芯片等核心部件供应持续发生剧烈波动,将引起公司产品成本的大幅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2020年至今,全球COVID-19疫情复杂多变,给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目前国内疫情经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得到较好的防控,但仍存在病毒输入和变异的风险,因此疫情结束时间和市场正常恢复运行时间仍具有不确定性。如若未来国内外疫情情况出现大规模的爆发,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可能。公司将关注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并做好应对措施。
低估值+低市值+高ROE+高股息优质股曝光,平均分红率近62%,2股市盈率创历史新低
涨停复盘:上证50收跌0.56%走出7连阴 半导体、商业航天等题材逆市上扬
民航局:围绕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等一系列改革,系统谋划一批改革味浓、成色足的举措
五粮液回应瑞银证券白酒股评级报告:目前批价十分坚挺,公司目前策略是控量挺价
民航局:围绕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等一系列改革,系统谋划一批改革味浓、成色足的举措
五粮液回应瑞银证券白酒股评级报告:目前批价十分坚挺,公司目前策略是控量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