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公司新闻 知识专区 无刷小百科

2022伺服系统行业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4-07-02 05:37:47 | 作者: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伺服系统行业前景,现状如何?伺服系统最初用于国防军工,如火炮的控制, 船舰、飞机的自动驾驶,导弹发射等,后来逐渐推广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自动机床、无线跟踪控制等。伺服系统在机床工具、纺织、印刷和包装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伺服系统行业前景,现状如何?伺服系统最初用于国防军工,如火炮的控制, 船舰、飞机的自动驾驶,导弹发射等,后来逐渐推广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自动机床、无线跟踪控制等。伺服系统在机床工具、纺织、印刷和包装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的快速扩张,伺服系统在新兴产业的应用规模也将加快。

  伺服系统是一种自动化运动控制装置,主要用于精确地实现对机械部件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进行控制。它决定了自动化机械的精度、控制速度和稳定性,因此说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通常伺服系统主要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以及编码器。目前国外伺服企业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达75%。其中,日本品牌占比为50%;欧美品牌占比达25%。而国产品牌只占据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

  当前我国中低端伺服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但高端伺服系统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国内对精密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扶持政策对机器人产业的推进,以及国产伺服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伺服系统进口替代的步伐将加快。

  如今,国外疫情的爆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支出需求也相应下滑,全球伺服系统出现下滑,2020年全球伺服系统行业规模达到92亿美元,同比下降8.9%。目前国外伺服企业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达75%。其中,日本品牌占比为50%;欧美品牌占比达25%。而国产品牌只占据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

  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升温,工业自动化趋势愈演愈烈,而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我国及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引擎的刺激,全球伺服系统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

  未来几年伺服市场(包括交流伺服、直流伺服、编码器、CNC控制器等产品)将实现30-40%左右增速,预计2021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2025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90亿元,同比增长12.4%。

  近年来,国产伺服系统行业品牌市占率在快速提升,但日系品牌仍牢牢占据国内伺服市场近半壁江山。同大多数高精密度的产品一样,长期以来外资品牌占据了国内伺服系统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市场占有率达77%。

  其中,日韩系伺服系统行业品牌占比为45%,主要以日系品牌为主,包括松下、三菱电机、安川、三洋、富士等,这些都是老牌的日本工业自动化设备生产商,技术上都很全面,产品特点是技术和性能水平很高,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同时价格也比较高。

  中国伺服系统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品牌占比超过50%。2021年上半年,在国内品牌中,国产品牌汇川技术首次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5.9%;其次分别为安川、台达、松下及三菱,占比分别为11.9%、8.9%、8.8%及8.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工厂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不断增强,此外伺服系统还将在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大显身手。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仍将强力拉动伺服系统行业的发展。

  想了解更多伺服系统市场调研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伺服系统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

  2022-2027年门窗木材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十三五”以来,在外部风险与挑战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依旧稳健前行。从2016年到201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高于世界经济平均水平3.9个百分...

  光纤激光器行业前景、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如何?光纤激光器是目前激光器的主流技术路线,占到全球激光器规模的近50%。2...

  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景,现状如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

  家禽饲养行业现状、家禽饲养行业前景如何?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家禽饲养业中的肉鸡产业逐步形成了品2...

  私募基金行业前景,现状如何?最近几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不景气,特别是欧美洲国家经济低迷,造成全球私募基金市场需求...

  近日,全国多地陷入高温天气,饮料冷饮行业也随之迎来消费热潮。今年除了常见的农夫山泉饮用水、可乐消费量提升之外,...

  丰田6月全球产量下降4.6%丰田汽车公司周四表示,6月份全球汽车产量为793,378辆,同比下降4.6%,略高于该公司两次下...